不思考的練習  

這次的端午假期,正好之前在博客來因緣既會買到的書也到了,週六在家養病的期間,邊昏睡邊讀完了它。 

覺得是針對像我這樣思緒很容易亂跑,也容易想太多的人而寫的一本書,而在這三天稍做練習下,我也覺得原本很容易會激盪的情緒,較能夠透過這樣不思考的練習,獲得抒解。

這是日本月讀寺住持「小池龍之介」所寫的一本書,不要覺得”住持”的印象就是老老先生喲,小池先生是東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呢!不可思議吧?

在博客來看到這本書的時候,覺得封面設計的很好,小池先生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巴士的後排,斜靠著窗,沉靜的冷色調,絕佳的攝影技巧,讓整體的光線呈現很和諧的光暈,我就這樣毫不猶豫的買下了它,而在拿到書之後,又更加滿意,究竟出版社將書封做了霧面的處理,在照片和字體的地方上了光膠,整體的質感大大加分!我原本想讀完後再以二手書價賣出的想法,在拿到書之後就完全捨棄了,我想這會是我要常常翻閱的好書之一,才捨不得賣掉呢!

書中提到,現代的人常覺得事情會失敗,是因為思考不週全,所以就讓自己無時無刻的思考,覺得只有一直接受剌激,不斷思考,下一次才會更進步,事情才會更完美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。應該是要自覺當下的意識,覺察自己在佛教中所謂”眼”、”耳”、”鼻”、”舌”、”身”這五感的行為體現,轉換為正面思考的能量才是生活之道。並且又將這五點,分成八個項目來提供讀者進行練習,摘錄如下:

一、說:從觀察自己的聲音開始

二、聽:擺脫對iPod的依賴

三、看:不看剌激強烈的電視節目

四、寫.讀:改掉經常查看簡訊、留言的習慣

五、食:細嚼慢嚥,學習「知足」

六、捨:試著減少收藏的物品

七、觸:冷、熱、癢、痛都要如實感受

八、育:肯認輸,才能掌握關鍵

 

在閱讀的過程中,其實我不斷地從書中接受到的一項訊息,就是要覺察自己的意識流動。

舉例來說,人常常會在發言前,不斷提醒自己:「說話不要太快、要慢條斯理,條理化的進行陳述」,但實際開口後,卻又不知不覺得快了起來,效果大打折扣;如果在說話的時候,就能夠將自己的意識,由努力整理腦中想法挪一部份轉換到覺察自己說話的語調時,你立即會發現自己說話太快,然後在不到0.1秒的時間內,你就可以做出調整,讓自己的說話速度慢下來,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。

這就是覺察自己的意識。

對我來說,這樣的覺察是需要練習的,我有時候能發現自己意識的流程,有時候則會重心放在事情、放在他人的反應、放在反駁別人,而忽略了自己的意識主宰事情的最終結果。書中提到,人總是喜歡為自己找藉口,在他人尚未對自己的成果做評論時,往往會先說出:「啊,今天的菜鹽巴放多了,可能會鹹一點喲」「今天的 slide 是昨天趕出來的,可能還不盡理想,會再進行修正…」這些話我都說過,糗的是,書中指出這樣只是強迫別人在聽一段自我辯解的獨白,別人能接什麼話?還不是「沒關係,我嘗嘗看」或是「喔,醬啊,沒關係,我先看看」之類的話,別人說這樣的話有什麼意義嗎?人自私的只想讓自己的心理好過一點,所以強迫別人說的言不由衷的客套話,對他人來說,這會是種壓力。

這本書用著很簡單的字彙,在闡釋佛教的理念,例如:

「見」這樣的想法,指的是「一心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」。隨時想要辯解、補充自己的想法,強迫著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,可能都還沒有將事情弄清楚,就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,自己覺得自己說的話是在幫助別人,指的就是「見」。

「慢」,指的是從”三毒”貪、瞋、痴裡的”貪慾”所衍生出來的煩惱之一,指的是「在意自我的評價,希望獲得好評的心態,和個人自尊緊密相連」。閱讀的過程中,我覺得”慢”,往往都會和生氣、被否定這樣的情緒引發出來,當自我本身遭受質疑時,就會想要透過否定對方、轉移焦點甚至壓抑自我的方式來讓不愉快的心情獲得抒解,這樣就是有了「慢」的煩惱。

上述這兩點,其實都是我平常工作或是日常生活的時候會出現的情緒和反應,我自己以前或許有發現過,但總不是每一次都能抓住自己的意識,在看過這本書之後,我也試著讓自己練習,發現在覺察自己意識流動後,情緒其實起伏就不會那麼強烈,往往也能夠做出較好的回應,當然也不是每次都成功,我才練幾天而已,但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思考有了不一樣的想法,我也很希望自己日後多多練習,常翻閱這本書,幫助我自己不再讓思緒狂暴絮亂的發散,而是能冷靜收斂地釐清一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m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