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的晚上,有點生病的我,還是決定要去聽朱宗慶打擊樂的音樂會了,想到上次爆滿的畫面,就覺得這次一定也是不同凡響的。
只是怪哉,都四點了,六點入場的音樂會門口,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,完全沒有人在排隊呢?
該不會現在的小孩子已經不聽朱宗慶了吧?
是該高興不用排隊還是該悲哀現在小孩一點音樂素養都沒有?
反正,免費入場的怎麼可以不去呢?
五點半,溫了一壺熱開水,就和阿礽兩個人跑去門口了…
很慶幸唷,我們排得很前面,我拉了一個工作人員,麻煩他讓我從一樓進去,省得爬樓梯,他們也很好心的就讓我們先進場入座,我們選了一個很前面的位置,打開水壺,灌下一口水溫潤我的喉嚨,準備享受今晚的美妙…




【心得感想】
該怎麼說呢?  原以為是本團來表演的,沒想到是分團,成員大部份都是北藝大或是台師大音樂系大一、大二的學生,除了正式的團員外,還有五名實習團員參加,看到節目單上的說明後,我的心裡就墊了一下,大概有了個底。

節目尚未開始,在開放民眾入場的時候,我就開始覺得和這裡格格不入了,光是主持人要請入場民眾往中間移動就講錯好幾次,在節目快要開始時和聽眾交待將手機關機或是關震動也能吃螺絲,叫大家不可以在場內吃東西也能講得"二二六六"(台),還虧她是學生會的,推出來做主持人就該要有主持人的風範吧? 至少也把台詞溫習一下,都不做功課,以為這樣子沒有人會注意嗎? 由此就可以知道現在的大學生,做事情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嚴謹了(講到嚴謹,老大,我知錯了,當年你口口聲聲的要我們嚴謹,我到現在才知道嚴謹的重要性…)

撐過了那段"二二六六"開場後,節目總算是開始了,如同雲門舞集,開頭都會有人帶領解說,了解曲目的特性以及大致的內容,幫助民眾更容易進入狀況,也不愧他們先前已經表演過四場,解說人(每一首曲子輪一個人解說)台風都很穩健,這個樂團,還有一個特別之處,兩中兩位團員,是雙胞胎兄弟唷~~都很有音樂細胞,其中一首曲目「籃球」就是由他們兩兄弟利用籃球的運球節奏來詮釋的,特別吧~~



上半場的演奏算是專業性的,曲目比較難,民眾也不是那麼容易領會,團員在節奏上還算不錯,尤其是第一首,詮釋上做得強弱分明;不過,愈到後面,就發現大家打得像是忘形似的,愈來愈大聲,愈來愈忘我,愈來愈沒有主題性了,每個人都把自己負責的部份表現得超大聲的,完全感覺不出來每段是要由哪個樂器來詮釋的,超明顯的感覺得出來大家都想搶鏡頭(這樣形容不曉得對不對咧~~)

到了下半場,表演性質的味道比較重,也著重和聽眾的互動,在下半場的表演裡,很明顯的感覺得出來他們對打擊樂的熱情,以及他們演奏時的快樂,不過也很明顯的感覺得出來哪些人打錯了,哪些人跟不上拍,甚至嚴重到回過頭和鼓手對拍子,為啥說明顯咧? 因為連第一次聽朱宗慶打擊樂表演的阿礽都聽得出來節奏亂了,甚至跟我點出哪一位團員完全跟不上拍之類的。

當然囉…既然是音樂系的學生,玩音樂這麼多年了,這技巧上也不是開玩笑的,一定也是超高強的啦~ 一手拿兩根琴槌(兩手就是四根了耶),如果計算音程,敲得準又敲得好,一定也是練習了很久很久了,所以還是要給他們高度的肯定的,而且中間也不停的為大家做介紹,什麼馬林巴木琴、高音木琴、共鳴管、康加鼓、鋼鼓(據說是用汽油桶做的唷~~聲音好聽極了,原以為會像銅鑼一樣的聲音,居然沉穩許多,而且共鳴聲很深遠,很特殊的樂器),豐富了許多在場人士的音樂知識呢~

到了最後,在大家不斷的安可之下,有兩首安可曲,最後一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The cup of life(瑞奇馬汀主唱),是1998年世足賽的主題曲唷,還想不起來嗎?? 來句歌詞就知道 "Here we go! 啊咧 啊咧 啊咧!   Go, go go!  啊咧 啊咧 啊咧!" ,想起來了吧~~~不過這首歌,大概因為是最後一首了,大家都很熟悉,也比較沒那麼注重表現效果,我有聽過別的打擊樂團,同樣用木琴來詮釋,卻詮釋得比他們還要好唷~~~很能帶動全場的氣氛呢~~那時候大家都瘋狂到站起來一同唱" go go go,啊咧啊咧啊咧" 呢…


如果真有機會,還是想去聽聽本團的表演,想要感受那種被震破耳膜的滋味....(據二姊說,坐第一排的真的會很瘋狂…這次我坐第二排,怎麼沒有感覺呢><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m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